跳到主要內容

春與光/4

 「你好,謝謝你一直照顧我們家孩子春光。」一對看起來溫和有禮的夫婦,一走進門就這樣對一郎說著。

 「春光?」一郎覺得這名字還真是有趣,只是他沒有一個朋友叫春光阿。



  「我們這次前來,是有事要麻煩您的。」面容姣好的媽媽,溫柔地這樣說著。小春光也從媽媽的後頭,拉長脖子看了一郎,眼睛亮晃晃的。



  一郎沒有回答,他靜悄悄地等著不速之客的要求。身為一隻貓,需要有很強的直覺,所以,他並不會因為那對夫婦有禮貌而鬆懈。他輕輕地瞇著眼,看著門前的兩個大人。直覺告訴他,這對夫婦有問題。



  小春光拉著媽媽的衣角,輕輕叫喊著:「媽媽,點今日料理,我餓了。」春光不習慣和爸爸媽媽一起出門,也不習慣一起床就要出門,更不習慣一早起來就餓著肚子渾渾噩噩的感覺,還有一郎不溫柔的眼神。為什麼一切都好陌生。



  「好,老闆,可以先給我們三份今日套餐嗎?」媽媽輕輕地對小春光皺起眉頭,像是斥責卻又藏著一些憐惜。可能是忽然意識到大家一早起來都還沒吃早飯,馬上又恢復微笑的臉,笑咪咪地向一郎點餐。



  「好,馬上來。」一郎並不想聽所謂的有事麻煩是怎樣的麻煩事,還是料理與咖啡才是他的大事。幸好今天是星期六,星期五的晚上超市都有特賣,他已經提早買好食材了。



  一郎轉身,煮了兩杯拿鐵。雖然是咖啡館,但目前沒有任何一個能喝咖啡的客人上門。想起小春光,溫了杯牛奶像平常一樣。煎了三顆荷包蛋,蛋黃半熟。還煎著薄薄的火腿,還有吐司數片,和馬鈴薯沙拉。另外又仔細地烤了一塊鬆餅,打算等等給小春光當成甜點。整間店裡充滿了香味,令人感到溫暖的星期六早上。



  小春光來回看著爸爸、媽媽、一郎,混沌的小腦袋似乎還未清醒。這些日子沒來,是因為爸爸媽媽好像一直在忙某些事情,春光不敢說要出門,只是待在自己的房間裡畫圖,畫一郎溫牛奶的樣子還有切東西的樣子。一郎真的是一隻很棒的貓咪,春光一直都這麼想。媽媽哪天拿了春光的圖畫,仔細地問了春光問題。例如這隻貓是誰?怎麼認識的?是一隻怎樣的貓咪?這件事隔一個星期後,爸爸媽媽忽然小春光仍在熟睡時,忽然叫醒他,說要一起出門。就道一郎的店了,爸爸媽媽怎麼會知道自己很想念一郎呢?

  這三個人的互動還真是寧靜,說是溫馨的家庭也可以,說是沉默的家庭比較貼切。說不定人類的家庭就是習慣用心電感應。一郎默默地下了定論,然後上了兩杯拿鐵和一杯牛奶,和三份早餐拼盤。另外又上了一份蜂蜜鬆餅,他看見小春光開心的神情,才終於放下緊繃的情緒。



  爸爸媽媽低著頭吃飯,很安靜。小春光則是太久沒來而興奮地享受著一郎的手藝,兩頰鼓得圓滾滾的。



  在這一家人早餐吃完之前,一郎先打個盹好了。現在差五分十一點,離一郎開店的時間還有一個半小時,足夠讓一郎找回力量了。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焦慮依附-矛盾型

什麼是焦慮型依戀? 從情緒取向治療(EFT)的角度來看,焦慮型依戀是在 用焦慮掩飾被拋棄的恐懼 。焦慮型依戀的人,可能因為小時候父母對自己的回應方式不敏感及時、不持續或者時好時差,所以長期處於被忽略或這拋棄的恐懼當中。這種恐懼稱為是原生情緒。 為了保護自己免受原生情緒的困擾,我們可能產生出所謂的次生情緒來自我保護。有的人會憤怒地抗議和抗拒他人,有的人則會產生焦慮情緒,向父母發出既依賴又抗拒的信號,以此確保對方的持續關注。還有的人會展現冷漠無情的一面,讓對方感到「我不需要你」,以此來保護自己。 當一個人主要展現的是憤怒和焦慮時,可以被歸類為依戀風格中的 焦慮 - 矛盾(anxious-resistant)型 ,而當一個人展現的主要是疏離和冷漠時,則可以被歸類為焦慮 - 逃避(anxious-avoidant)型(Ainsworth et al., 1978)。雖然風格上有所不同,但是兩種類型的人,所展現的都是最內在的情緒都是對被拋棄的恐懼擔憂,只是反應不同。尤其是逃避型的人,很容易讓人以為她真的冷漠,但疏離行為實際上是對內在痛苦的掩飾。 焦慮型的人在成年後與伴侶相處時,也常常會展現憤怒 / 焦慮或者疏離的次生情緒。比如焦慮 - 矛盾型的人, 會要求愛人電話簡訊秒回,每天報備行蹤,禁止和其他異性來往,如果做了某些事情就有可能是不愛我了的表現。一旦違反這些期望,這類型的人就會展現出巨大的憤怒和焦慮情緒來。 矛盾型的人,依賴這樣的反應來獲取對方更多的關注和照顧,從而安撫自己的不安感覺。而逃避型的人,在面對類似場景時,則更多展現出疏離的傾向,採取迴避,忽視,冷戰等等方式,來掩飾自己對關係破裂的恐懼。 焦慮型依戀對於成年人親密關係的影響在於,我們在關係中展現的往往是次生情緒(憤怒 / 焦慮、疏離 / 冷漠), 這些情緒的本意是表達內心原生情緒被照顧的訴求,但是站在伴侶的角度,卻會被外露的次生情緒所干擾,從而產生誤解 。 焦慮型依戀的人,他們的伴侶往往會在相處中感到很困惑,會覺得自己的伴侶好像非常敏感,一件小事情就會被觸發,反應強烈得和事情本身不成比例。或者發現對方好像很冷漠,經常會不理會自己,遇到矛盾問題會把自己像刺蝟一樣包裹起來。 所以雖然你的最深層情緒時擔心被拋棄,但是表現出來的次生情緒卻可能讓伴侶感到你占有欲強,愛管閒事,缺乏信任或者拒人

焦慮依附-解釋

焦慮(anxiety) :是指個體在與特定對象的互動關係中,因害怕失去關係,而感到對關係分離的焦慮感,並且常常處於擔心會分散的感受當中,尤其當遇到有壓力情境時(害怕與不確定感),更容易激發此焦慮的感受與經驗。例如:「如果我不能吸引對方注意我,會令我感到不安或生氣」、「我需要我的伴侶一再保證愛我」、「我很不能忍受伴侶不在我身邊」、「有時後我覺得自己強迫對方表達更多情感與承諾」、「我擔心被拋棄」、「對於我的愛情關係,我有許多的擔心與焦慮」。 逃避(avoidance) :指個體在與特定對象的互動關係中,會覺得自己是被對方拒絕的,不願意親近自己的,而相對地,個體也表現出不願意尋求與對方親近,甚至刻意疏遠,不會因彼此親近而感到高興,甚至表現躲避對方的行為。例如「雖然我想要親近對方,但我總是躲開」、「當對方太親近我時 , 我就會很不安」、「每當對方親近我時,我總覺得自己會躲開」、「我試著避免太親近我的伴侶」。 因此,所謂的焦慮型依附,指得就是在依附量表中焦慮分數得分較高、逃避分數得分較低的一群人;逃避型依附則是在逃避分數得分較高、焦慮分數得分較低的另一群人;而安全型依附則是在兩個分數上得分都較低的那群人。關於這三種依附類型,分別會在不同互動情境當中表現出不同的特性,後面的文章會慢慢介紹;至於量表當中還有一種類型的人,我們稱之為矛盾型依附或是紊亂型依附,則是在焦慮和逃避向度上得分都較高,關於這一種類型的人,如同前一篇文章所提到的,他們沒有特定的反應模式,而是依照環境表現出焦慮的特性或是逃避的特性。 值得注意的是,如同前面所提到的,不同的依附類型在焦慮與逃避分數上,只是程度上的差異而已,並不是類別上的差異[9],也就是說,一個安全型依附的人和一個逃避型依附型態的人,他們只是對於能不能和他人太親密這一點有著程度上的差異而已,並不是兩個本質上完全不同的人。 via:http://pansci.asia/archives/99774

20170921-

九月底的台中有點炎熱,未來還長不出個所以然,所幸攤開自己像阿咪一樣,輕輕的,被十樓的風吹起一層層皺皮。 「想逃走的時候可以逃走哦。」 但我其實,本來哪都不想去的,在尚未崩潰之前,在一心只想好好與她生活之後;想靠近的時候變得刻意,想親吻的時候像是討好,想擁抱的時候像是拉住她,困住她,綁住她。我沒有再多想什麼,她愛她、她追尋她,記憶重疊的那段時光,原來一直是一個人隅隅獨行。 她警告過我了,不安定,這樣還要嗎? 我也許太看得起自己,以為是水,可以接納風; 但風向來愛自由。 又或者僅僅是她說的,我們不適合,而她牽絆著我,我的固執,也只會是固執而已。 --- 你這樣,他媽的跟S有什麼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