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春與光/5

聽到了悶悶的打雷聲,一郎才悠轉悠轉地醒來。看了餐桌,春光的父母已經不在位子上了,仔細一聽卻聽到了微微的打呼聲,原來是春光躺在椅子上睡著了。一郎很驚訝自己睡得如此地熟,大約是因為客人太早上門了。抬頭一看黑而靜默的時鐘,才發現已經一點半了,與他原先估計的起床時刻略有差距。說真的,要一隻貓那麼準時起床營業,還真是難為牠了。要下雨了嗎?打雷了呢。原本晴朗的天氣居然在他熟睡時,變得那麼糟糕了。今天大概也不會有多少客人吧。一郎回了牠位在吧檯下的小窩,咬了一條小小的涼被出來,輕輕地蓋在春光的身上。



  轉頭,回了吧檯,打算幫自己倒杯牛奶。眼角餘光卻看見桌上除了吃光的餐盤之外,好像還有一包白白的東西。俗話說,好奇殺死貓。一郎不由自主地,往餐桌探去。是一封信輕巧地疊在一包鈔票上。嘴角有點下滑,這些人類憑什麼認為一隻貓讀得懂中文?幸好一郎前一陣子對電視節目非常著迷,學了一點,這些笨蛋人類。信內只寥寥寫了數行:先客套地稱讚了一郎的廚藝,然後請一郎照顧春光。欸欸欸,什麼?照顧春光?這就是所謂麻煩的事嗎?一郎又用鼻子輕輕地噴了氣,再一次地認為人類真是自以為是過於嚴重的生物。轉頭看了春光一眼,春光睡得很熟,大概也是太早起床吧,就是隻小貓啦,需要很長的睡眠。習性和貓如此相似,牠可以稍微試試看。有點無奈地想著。至於那包錢,可能是春光父母留下的生活費吧。但,那麼一大疊,是要把春光寄放在這裡多久?一郎試著喵一聲,聲音從喉嚨跑到了耳朵,確認這一切果然是事實。



  「春光!」母親輕柔地叫喚著,那聲音好像是從很遙遠的地方傳來的。小春光忽然感覺自己變得輕飄飄的,好像一顆鮮豔的氣球那種飄法,大概是要去很多雲的地方吧,小春光心情變得很美麗。



  「媽媽。」小春光猜想著,最後抵達的地方一定就是母親的懷抱吧,聲音很輕軟地,真的就像小貓的叫聲一般。



  「媽媽,媽媽。你要去哪裡?」在夢裡,媽媽像一朵雲一樣飄開了,淡淡地消失在另外一朵雲的後方。每一朵雲都變得灰灰黑黑的。



  「爸爸,爸爸。快來救我。」忽然風變的好大好大,小春光最討厭下雨天了,好像在陰雨綿綿的日子,都沒發生什麼好事。沉默寡言的爸爸,總是輕輕地抱著小春光,在雨天哄著他入睡。那很大很寬的懷抱裡,小春光會睡著的。可是此時此刻,去哪裡找爸爸,只能大聲呼救著。



  忽然一道閃電打進了店裡,一個個響雷接踵而來。小春光嚇醒了,用了抱緊著在旁邊的一郎。一郎很少窩在人類的懷裡,但並不討厭這樣的感覺。一郎從頭到尾都聽小春光說著夢話,外頭天氣忽然變得好糟,一郎已經預想到小春光將會在夢與現實的交接點醒來,只是沒有預想到小春光會把自己抱在懷裡,還好小春光力氣並不算太大。雖然一郎因為小春光的舉動也嚇到了,但很快地就鎮定下來了,小春光想家人了吧,即便在睡夢中。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焦慮依附-矛盾型

什麼是焦慮型依戀? 從情緒取向治療(EFT)的角度來看,焦慮型依戀是在 用焦慮掩飾被拋棄的恐懼 。焦慮型依戀的人,可能因為小時候父母對自己的回應方式不敏感及時、不持續或者時好時差,所以長期處於被忽略或這拋棄的恐懼當中。這種恐懼稱為是原生情緒。 為了保護自己免受原生情緒的困擾,我們可能產生出所謂的次生情緒來自我保護。有的人會憤怒地抗議和抗拒他人,有的人則會產生焦慮情緒,向父母發出既依賴又抗拒的信號,以此確保對方的持續關注。還有的人會展現冷漠無情的一面,讓對方感到「我不需要你」,以此來保護自己。 當一個人主要展現的是憤怒和焦慮時,可以被歸類為依戀風格中的 焦慮 - 矛盾(anxious-resistant)型 ,而當一個人展現的主要是疏離和冷漠時,則可以被歸類為焦慮 - 逃避(anxious-avoidant)型(Ainsworth et al., 1978)。雖然風格上有所不同,但是兩種類型的人,所展現的都是最內在的情緒都是對被拋棄的恐懼擔憂,只是反應不同。尤其是逃避型的人,很容易讓人以為她真的冷漠,但疏離行為實際上是對內在痛苦的掩飾。 焦慮型的人在成年後與伴侶相處時,也常常會展現憤怒 / 焦慮或者疏離的次生情緒。比如焦慮 - 矛盾型的人, 會要求愛人電話簡訊秒回,每天報備行蹤,禁止和其他異性來往,如果做了某些事情就有可能是不愛我了的表現。一旦違反這些期望,這類型的人就會展現出巨大的憤怒和焦慮情緒來。 矛盾型的人,依賴這樣的反應來獲取對方更多的關注和照顧,從而安撫自己的不安感覺。而逃避型的人,在面對類似場景時,則更多展現出疏離的傾向,採取迴避,忽視,冷戰等等方式,來掩飾自己對關係破裂的恐懼。 焦慮型依戀對於成年人親密關係的影響在於,我們在關係中展現的往往是次生情緒(憤怒 / 焦慮、疏離 / 冷漠), 這些情緒的本意是表達內心原生情緒被照顧的訴求,但是站在伴侶的角度,卻會被外露的次生情緒所干擾,從而產生誤解 。 焦慮型依戀的人,他們的伴侶往往會在相處中感到很困惑,會覺得自己的伴侶好像非常敏感,一件小事情就會被觸發,反應強烈得和事情本身不成比例。或者發現對方好像很冷漠,經常會不理會自己,遇到矛盾問題會把自己像刺蝟一樣包裹起來。 所以雖然你的最深層情緒時擔心被拋棄,但是表現出來的次生情緒卻可能讓伴侶感到你占有欲強,愛管閒事,缺乏信任或者拒人

焦慮依附-解釋

焦慮(anxiety) :是指個體在與特定對象的互動關係中,因害怕失去關係,而感到對關係分離的焦慮感,並且常常處於擔心會分散的感受當中,尤其當遇到有壓力情境時(害怕與不確定感),更容易激發此焦慮的感受與經驗。例如:「如果我不能吸引對方注意我,會令我感到不安或生氣」、「我需要我的伴侶一再保證愛我」、「我很不能忍受伴侶不在我身邊」、「有時後我覺得自己強迫對方表達更多情感與承諾」、「我擔心被拋棄」、「對於我的愛情關係,我有許多的擔心與焦慮」。 逃避(avoidance) :指個體在與特定對象的互動關係中,會覺得自己是被對方拒絕的,不願意親近自己的,而相對地,個體也表現出不願意尋求與對方親近,甚至刻意疏遠,不會因彼此親近而感到高興,甚至表現躲避對方的行為。例如「雖然我想要親近對方,但我總是躲開」、「當對方太親近我時 , 我就會很不安」、「每當對方親近我時,我總覺得自己會躲開」、「我試著避免太親近我的伴侶」。 因此,所謂的焦慮型依附,指得就是在依附量表中焦慮分數得分較高、逃避分數得分較低的一群人;逃避型依附則是在逃避分數得分較高、焦慮分數得分較低的另一群人;而安全型依附則是在兩個分數上得分都較低的那群人。關於這三種依附類型,分別會在不同互動情境當中表現出不同的特性,後面的文章會慢慢介紹;至於量表當中還有一種類型的人,我們稱之為矛盾型依附或是紊亂型依附,則是在焦慮和逃避向度上得分都較高,關於這一種類型的人,如同前一篇文章所提到的,他們沒有特定的反應模式,而是依照環境表現出焦慮的特性或是逃避的特性。 值得注意的是,如同前面所提到的,不同的依附類型在焦慮與逃避分數上,只是程度上的差異而已,並不是類別上的差異[9],也就是說,一個安全型依附的人和一個逃避型依附型態的人,他們只是對於能不能和他人太親密這一點有著程度上的差異而已,並不是兩個本質上完全不同的人。 via:http://pansci.asia/archives/99774

20170921-

九月底的台中有點炎熱,未來還長不出個所以然,所幸攤開自己像阿咪一樣,輕輕的,被十樓的風吹起一層層皺皮。 「想逃走的時候可以逃走哦。」 但我其實,本來哪都不想去的,在尚未崩潰之前,在一心只想好好與她生活之後;想靠近的時候變得刻意,想親吻的時候像是討好,想擁抱的時候像是拉住她,困住她,綁住她。我沒有再多想什麼,她愛她、她追尋她,記憶重疊的那段時光,原來一直是一個人隅隅獨行。 她警告過我了,不安定,這樣還要嗎? 我也許太看得起自己,以為是水,可以接納風; 但風向來愛自由。 又或者僅僅是她說的,我們不適合,而她牽絆著我,我的固執,也只會是固執而已。 --- 你這樣,他媽的跟S有什麼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