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2G-一片夏天,倒數第二站,不會停/于2011-9-19 19:05

2009年11月28號,高雄小巨蛋。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票開賣和開唱中間隔了將近快五個月,
所以銷量以緩慢的速度減少,直到前一個月才售罄(印象中)
那年暑假,剛要升大學的自己,在聽完A piece of summer演唱會實錄後,
毅然決然地拿了錢就往家樂福出發,

哪來的勇氣?

想當然爾,特區和八百已經掃蕩一空,大部分只剩下兩千五的位置,
於是將剛剛才領出還沒在皮夾待熱的千元大鈔抽出來,
開始在腦袋裡想像,開始期待,嘴角上仰的弧度也越來越明顯。


然而我的瘋狂,並未主動讓家人知道。
一張票,從八月藏到了十月中,
票的邊緣開始泛黃,一顆心也從興奮漸漸沉澱,
開心之餘,更擔心家人不解,


帶著一顆沉甸甸的心,且拖且走到十一月。


只是親人之間,
是不是真的有種莫名的默契或感應?
我漸漸深信這點,也或許他們偷偷翻過我的抽屜(笑)




某次晚餐,
「欸,你不是要去看陳綺貞演唱會?那飯店找好沒?」


語出驚人的媽媽讓我又驚又喜,
顯然她已經知道此行已定,不唸我下了衝動的決定,
算一算,兩天一夜至少也會花上三千塊,


她笑著對我說,「去吧。」



我咬著嘴唇,
愣愣望向她的眼神,



點頭如搗蒜。
-----


這次知道夏季練習曲2即將回到台灣,
不過最終站是在高雄的這個消息,其實讓我羨煞不已,
當時的焦慮和需要考量的東西雖然少了,
但金錢和勇氣,也跟著銳減不少。


已經邁入會對金錢計較的年紀,
害怕會有不可抗拒的因素,
擔心一個人的南下........



哪能想那麼多,搶了再說;
可是吸引力法則告訴我,如果沒有執意,就沒有動力獲取。


所以,那次搶票行動失敗了,
沮喪難過個好幾天,悶著什麼也吐不出。


後來收到消息,九月十七,
台北小巨蛋即將成為陳綺貞的夏季巡迴倒數第二站,
二話不說便請朋友也幫忙佔了一家超商的機器,
總算在千辛萬苦、不停通電話的情況下拿到入場券,


興奮不已。
感謝那位朋友的熱心,無以為報啊!(笑)
----


總算,來了。
經過整整兩個月,沉甸已久的心情,爆發。


就定位後,戴起耳機開始複習,並猜測今日歌單,
一個小時過去,再抬起頭,發現到場率有了90%。


----



燈光漸暗,全場轟動。
大布幕上出現點點星光,是螢火蟲,搭配蟬聲,標準的夏季夜景。
然後一連串動畫,華麗卻不失優雅,


「我們永遠不知道,星星和燭火誰會先熄滅」


妳在布幕後面,一襲白紗,一開口,讓我大為驚艷,
或許是想念,太久沒聽見的現場,沒看見的妳,
妳的聲音穿梭在大自然,是如此合諧不突兀,


「擁抱我 保護我 或是傷害我 放棄我」
這些頓點,停格,間奏,讓我鼻酸許久,也不禁落下淚來,
直到曲風漸漸轉變,才隨著妳的音調起伏有了變化。


我無法確切說出怎麼哭的,
當會意過來時,眼睛成了壞掉的水龍頭,嘩啦啦啦.....


而此時妳緊閉雙眼,
坐在鋼琴椅上深情地唱著「忌妒」,


嘿,「漫漫長夜」,我多想與妳渡過這美麗的夜晚,
然後在今晚之後,我會選擇「靜靜生活」,
而「Sentimental Kills」的曲風改變帶來的震撼,
是讓我好好考慮該不該好好向老師學習MIDI音效的一首歌。



謝謝妳,給了兩次「旅行的意義」,
也讓遠方無法到現場的朋友張大了耳朵聽。

謝謝妳,倒數「1234567」,
就讓我們奔向銀河系,看遍所有風景,還不如小巨蛋裡的閃耀星群。

謝謝妳,親愛的「女明星」,
妳是最亮的那顆北極星。

謝謝妳,走進妳書房,
「躺在妳的衣櫃」,是我們的榮幸。

謝謝妳,我想要就這麼「飄著」,
在妳小小的世界裡。

謝謝妳,我們不需要「表面的和平」,
只要讓歌聲流動在大家相聚的夜晚,就足矣。

謝謝妳,用妳的方式「告訴我」,
妳思考的邏輯和真諦,合唱有多大聲就代表有多愛妳。

謝謝妳,接受我們的「狂戀」,
生活有妳更美麗。

謝謝妳,我看見「下午三點」的妳,
快樂的拿著木魚敲出節奏,
蹦蹦跳跳旋轉的模樣可愛至極。

謝謝妳,我最愛的「吉他手」們,
要繼續用音樂用心愛著彼此,走下去。

謝謝妳,像個「蜉蝣」一樣,
請精彩地燃燒生命,唱妳想唱的歌,我們會聽。

謝謝妳,「微涼的妳」,
這首讓我覺得站在草地,微風徐徐,
其實妳離我很近。

謝謝妳,「小小校歌」讓我想起高中的自己,
有些遺憾和錯誤,已經記起教訓,向過去致敬。

謝謝妳,如果回到「最初的起點」,
我依舊會選擇坐在這裡,沉浸在你給的平靜。

謝謝妳,總是能「讓我想一想」未來的模樣,
會在哪裡,做了什麼不偉大卻能知足的事情。

謝謝妳,「一起去巴黎」,
然後撥通「越洋電話」回台灣,報個平安的消息。

謝謝妳,「after 17」,
我愛妳,十七歲的自己。

謝謝妳,偶爾想當個「孩子」,
才能偶爾任性。

謝謝妳,成為一隻「魚」,
收盡所有負面情緒,妳在小小框框中,如此優游得意。

謝謝妳,總是「太聰明」,
知道我們要的不過是多幾首的安可曲。

謝謝妳,「失眠前我想記得的四十七件事情」,
其中一件是「天天想妳」。


謝謝,
妳替我完美無缺地畫出夏季末最漂亮的尾巴。


------



後記:


『一個念頭,如果不馬上做絕對會後悔。』
憑著當時一個衝動,我做了。



也許在一次高中舞會,那場大雨,不撐傘的、貼心的、溫柔如她,
已經在腦海深深烙下這個人的影子、翅膀,甚至歌聲,
你能說我太過浪漫,那不過是燈光,但清楚的是,之於我,她不是女神,



 而是一位平凡且不具名,擁有翅膀和溫暖足以觸動人心的天使。



---


記 陳綺貞演唱會。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焦慮依附-矛盾型

什麼是焦慮型依戀? 從情緒取向治療(EFT)的角度來看,焦慮型依戀是在 用焦慮掩飾被拋棄的恐懼 。焦慮型依戀的人,可能因為小時候父母對自己的回應方式不敏感及時、不持續或者時好時差,所以長期處於被忽略或這拋棄的恐懼當中。這種恐懼稱為是原生情緒。 為了保護自己免受原生情緒的困擾,我們可能產生出所謂的次生情緒來自我保護。有的人會憤怒地抗議和抗拒他人,有的人則會產生焦慮情緒,向父母發出既依賴又抗拒的信號,以此確保對方的持續關注。還有的人會展現冷漠無情的一面,讓對方感到「我不需要你」,以此來保護自己。 當一個人主要展現的是憤怒和焦慮時,可以被歸類為依戀風格中的 焦慮 - 矛盾(anxious-resistant)型 ,而當一個人展現的主要是疏離和冷漠時,則可以被歸類為焦慮 - 逃避(anxious-avoidant)型(Ainsworth et al., 1978)。雖然風格上有所不同,但是兩種類型的人,所展現的都是最內在的情緒都是對被拋棄的恐懼擔憂,只是反應不同。尤其是逃避型的人,很容易讓人以為她真的冷漠,但疏離行為實際上是對內在痛苦的掩飾。 焦慮型的人在成年後與伴侶相處時,也常常會展現憤怒 / 焦慮或者疏離的次生情緒。比如焦慮 - 矛盾型的人, 會要求愛人電話簡訊秒回,每天報備行蹤,禁止和其他異性來往,如果做了某些事情就有可能是不愛我了的表現。一旦違反這些期望,這類型的人就會展現出巨大的憤怒和焦慮情緒來。 矛盾型的人,依賴這樣的反應來獲取對方更多的關注和照顧,從而安撫自己的不安感覺。而逃避型的人,在面對類似場景時,則更多展現出疏離的傾向,採取迴避,忽視,冷戰等等方式,來掩飾自己對關係破裂的恐懼。 焦慮型依戀對於成年人親密關係的影響在於,我們在關係中展現的往往是次生情緒(憤怒 / 焦慮、疏離 / 冷漠), 這些情緒的本意是表達內心原生情緒被照顧的訴求,但是站在伴侶的角度,卻會被外露的次生情緒所干擾,從而產生誤解 。 焦慮型依戀的人,他們的伴侶往往會在相處中感到很困惑,會覺得自己的伴侶好像非常敏感,一件小事情就會被觸發,反應強烈得和事情本身不成比例。或者發現對方好像很冷漠,經常會不理會自己,遇到矛盾問題會把自己像刺蝟一樣包裹起來。 所以雖然你的最深層情緒時擔心被拋棄,但是表現出來的次生情緒卻可能讓伴侶感到你占有欲強,愛管閒事,缺乏信任或者拒人

焦慮依附-解釋

焦慮(anxiety) :是指個體在與特定對象的互動關係中,因害怕失去關係,而感到對關係分離的焦慮感,並且常常處於擔心會分散的感受當中,尤其當遇到有壓力情境時(害怕與不確定感),更容易激發此焦慮的感受與經驗。例如:「如果我不能吸引對方注意我,會令我感到不安或生氣」、「我需要我的伴侶一再保證愛我」、「我很不能忍受伴侶不在我身邊」、「有時後我覺得自己強迫對方表達更多情感與承諾」、「我擔心被拋棄」、「對於我的愛情關係,我有許多的擔心與焦慮」。 逃避(avoidance) :指個體在與特定對象的互動關係中,會覺得自己是被對方拒絕的,不願意親近自己的,而相對地,個體也表現出不願意尋求與對方親近,甚至刻意疏遠,不會因彼此親近而感到高興,甚至表現躲避對方的行為。例如「雖然我想要親近對方,但我總是躲開」、「當對方太親近我時 , 我就會很不安」、「每當對方親近我時,我總覺得自己會躲開」、「我試著避免太親近我的伴侶」。 因此,所謂的焦慮型依附,指得就是在依附量表中焦慮分數得分較高、逃避分數得分較低的一群人;逃避型依附則是在逃避分數得分較高、焦慮分數得分較低的另一群人;而安全型依附則是在兩個分數上得分都較低的那群人。關於這三種依附類型,分別會在不同互動情境當中表現出不同的特性,後面的文章會慢慢介紹;至於量表當中還有一種類型的人,我們稱之為矛盾型依附或是紊亂型依附,則是在焦慮和逃避向度上得分都較高,關於這一種類型的人,如同前一篇文章所提到的,他們沒有特定的反應模式,而是依照環境表現出焦慮的特性或是逃避的特性。 值得注意的是,如同前面所提到的,不同的依附類型在焦慮與逃避分數上,只是程度上的差異而已,並不是類別上的差異[9],也就是說,一個安全型依附的人和一個逃避型依附型態的人,他們只是對於能不能和他人太親密這一點有著程度上的差異而已,並不是兩個本質上完全不同的人。 via:http://pansci.asia/archives/99774

20170921-

九月底的台中有點炎熱,未來還長不出個所以然,所幸攤開自己像阿咪一樣,輕輕的,被十樓的風吹起一層層皺皮。 「想逃走的時候可以逃走哦。」 但我其實,本來哪都不想去的,在尚未崩潰之前,在一心只想好好與她生活之後;想靠近的時候變得刻意,想親吻的時候像是討好,想擁抱的時候像是拉住她,困住她,綁住她。我沒有再多想什麼,她愛她、她追尋她,記憶重疊的那段時光,原來一直是一個人隅隅獨行。 她警告過我了,不安定,這樣還要嗎? 我也許太看得起自己,以為是水,可以接納風; 但風向來愛自由。 又或者僅僅是她說的,我們不適合,而她牽絆著我,我的固執,也只會是固執而已。 --- 你這樣,他媽的跟S有什麼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