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2G-張懸,【玫瑰色的你】/于2012-8-13 21:20

----

「Rose colored glasses」
自我感覺良好、過分樂觀的、過分純真的。


海邊的蛇籠底下躺著兩具屍體,那是抗爭過後犧牲的英雄。
白髮的老人癱倒在書堆裡。
救護車裡頭上綁著布條的青年,又是個抗爭後倒下的英雄。
陳屍浴缸裡的男女、飲彈自殺的中年人。
帶著核子反應爐草圖的女人、命案現場拉起的封鎖線。


男主角手裡握著槍,出現在所有事故現場,屍體身上全是玫瑰花瓣。
男主角待在每個現場凝視死去的人,等離去時便將槍收起。
在歸途的擁擠捷運上,男主角若有所思,看著身旁各式各樣的人。
最後,男主角到托兒所接了女兒回家,又結束了一天。


這天的最後,女兒從她的小書包裡掏出了真正的玫瑰花。
收在男主角褲帶上的變成了遙控器。


你看見你想看見的,你將它發生。
因你,我像戴上玫瑰色的眼鏡。

---


遙控器代表「選擇」,也就是「你看見你想看的」,你選擇了你想看的。
你選擇不看真實,透過玫瑰色的鏡片安慰自己「這世界沒那麼糟」。
你快樂、天真、過分樂觀,「這世界還不那麼壞」,你這麼欺騙自己。


你明明出現在事故現場,你明明就看見了。為什麼要裝作不知道?


遙控器也是槍。你一次次選擇漠視,
一次次選擇用玫瑰色的眼光迴避了「可以不必發生的犧牲」。
而你如槍的冷漠,又一次次間接殺死更多的犧牲者。
當你不看真實,選擇了轉台,就如同扣下扳機射殺了他們。
當你麻木不仁、選擇默不作聲,你的漠然就是槍,你是共犯結構的一環。


你看著身旁形形色色的人,你動搖了。
你不是沒有感覺,但你仍然選擇默不作聲。
你日復一日觀望這個漸漸走樣的社會。
在目睹了諸多傷痛之後,你仍然漠視這個天天都出現無謂犧牲的世界。


最後,回歸如孩子般純真潔淨的眼光,你終於明白了:「真正的玫瑰應是如花盛放」。
要看見真正美麗的世界,應是讓它開出花朵,而非在苦痛上灑上花瓣粉飾太平。


只是期待和平正義的人,是無法帶來和平正義的!
即使我們自以為多渺小平庸,我們都造就了這個世界,
唯有去實踐參與,我們才能在這個時代,打造真正的和平正義。





最後,你又掏出了遙控器。  
這次,你怎麼選?

----


別以為我們的選擇都跟現在媒體無關。

群眾力量之所以強大,是因為那能改變一個企業作為、政府決策,
民主的全名叫「公民自主」,水流到哪,魚兒就順流到哪。

逆流而上的那些魚群通常都會傷痕累累,
那只能代表牠自己成功了,卻不能代表全體意識。

你選擇了你想看的,所以媒體只會給你想看的;
別怪記者為何標題下得如此聳動,唯有如此才能吸引點閱率和收視率。

女朋友*男朋友:「一個人跳舞,是造反,一群人跳舞是民意。


現在,你選擇要看什麼了嗎?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焦慮依附-矛盾型

什麼是焦慮型依戀? 從情緒取向治療(EFT)的角度來看,焦慮型依戀是在 用焦慮掩飾被拋棄的恐懼 。焦慮型依戀的人,可能因為小時候父母對自己的回應方式不敏感及時、不持續或者時好時差,所以長期處於被忽略或這拋棄的恐懼當中。這種恐懼稱為是原生情緒。 為了保護自己免受原生情緒的困擾,我們可能產生出所謂的次生情緒來自我保護。有的人會憤怒地抗議和抗拒他人,有的人則會產生焦慮情緒,向父母發出既依賴又抗拒的信號,以此確保對方的持續關注。還有的人會展現冷漠無情的一面,讓對方感到「我不需要你」,以此來保護自己。 當一個人主要展現的是憤怒和焦慮時,可以被歸類為依戀風格中的 焦慮 - 矛盾(anxious-resistant)型 ,而當一個人展現的主要是疏離和冷漠時,則可以被歸類為焦慮 - 逃避(anxious-avoidant)型(Ainsworth et al., 1978)。雖然風格上有所不同,但是兩種類型的人,所展現的都是最內在的情緒都是對被拋棄的恐懼擔憂,只是反應不同。尤其是逃避型的人,很容易讓人以為她真的冷漠,但疏離行為實際上是對內在痛苦的掩飾。 焦慮型的人在成年後與伴侶相處時,也常常會展現憤怒 / 焦慮或者疏離的次生情緒。比如焦慮 - 矛盾型的人, 會要求愛人電話簡訊秒回,每天報備行蹤,禁止和其他異性來往,如果做了某些事情就有可能是不愛我了的表現。一旦違反這些期望,這類型的人就會展現出巨大的憤怒和焦慮情緒來。 矛盾型的人,依賴這樣的反應來獲取對方更多的關注和照顧,從而安撫自己的不安感覺。而逃避型的人,在面對類似場景時,則更多展現出疏離的傾向,採取迴避,忽視,冷戰等等方式,來掩飾自己對關係破裂的恐懼。 焦慮型依戀對於成年人親密關係的影響在於,我們在關係中展現的往往是次生情緒(憤怒 / 焦慮、疏離 / 冷漠), 這些情緒的本意是表達內心原生情緒被照顧的訴求,但是站在伴侶的角度,卻會被外露的次生情緒所干擾,從而產生誤解 。 焦慮型依戀的人,他們的伴侶往往會在相處中感到很困惑,會覺得自己的伴侶好像非常敏感,一件小事情就會被觸發,反應強烈得和事情本身不成比例。或者發現對方好像很冷漠,經常會不理會自己,遇到矛盾問題會把自己像刺蝟一樣包裹起來。 所以雖然你的最深層情緒時擔心被拋棄,但是表現出來的次生情緒卻可能讓伴侶感到你占有欲強,愛管閒事,缺乏信任或者拒人

焦慮依附-解釋

焦慮(anxiety) :是指個體在與特定對象的互動關係中,因害怕失去關係,而感到對關係分離的焦慮感,並且常常處於擔心會分散的感受當中,尤其當遇到有壓力情境時(害怕與不確定感),更容易激發此焦慮的感受與經驗。例如:「如果我不能吸引對方注意我,會令我感到不安或生氣」、「我需要我的伴侶一再保證愛我」、「我很不能忍受伴侶不在我身邊」、「有時後我覺得自己強迫對方表達更多情感與承諾」、「我擔心被拋棄」、「對於我的愛情關係,我有許多的擔心與焦慮」。 逃避(avoidance) :指個體在與特定對象的互動關係中,會覺得自己是被對方拒絕的,不願意親近自己的,而相對地,個體也表現出不願意尋求與對方親近,甚至刻意疏遠,不會因彼此親近而感到高興,甚至表現躲避對方的行為。例如「雖然我想要親近對方,但我總是躲開」、「當對方太親近我時 , 我就會很不安」、「每當對方親近我時,我總覺得自己會躲開」、「我試著避免太親近我的伴侶」。 因此,所謂的焦慮型依附,指得就是在依附量表中焦慮分數得分較高、逃避分數得分較低的一群人;逃避型依附則是在逃避分數得分較高、焦慮分數得分較低的另一群人;而安全型依附則是在兩個分數上得分都較低的那群人。關於這三種依附類型,分別會在不同互動情境當中表現出不同的特性,後面的文章會慢慢介紹;至於量表當中還有一種類型的人,我們稱之為矛盾型依附或是紊亂型依附,則是在焦慮和逃避向度上得分都較高,關於這一種類型的人,如同前一篇文章所提到的,他們沒有特定的反應模式,而是依照環境表現出焦慮的特性或是逃避的特性。 值得注意的是,如同前面所提到的,不同的依附類型在焦慮與逃避分數上,只是程度上的差異而已,並不是類別上的差異[9],也就是說,一個安全型依附的人和一個逃避型依附型態的人,他們只是對於能不能和他人太親密這一點有著程度上的差異而已,並不是兩個本質上完全不同的人。 via:http://pansci.asia/archives/99774

20170921-

九月底的台中有點炎熱,未來還長不出個所以然,所幸攤開自己像阿咪一樣,輕輕的,被十樓的風吹起一層層皺皮。 「想逃走的時候可以逃走哦。」 但我其實,本來哪都不想去的,在尚未崩潰之前,在一心只想好好與她生活之後;想靠近的時候變得刻意,想親吻的時候像是討好,想擁抱的時候像是拉住她,困住她,綁住她。我沒有再多想什麼,她愛她、她追尋她,記憶重疊的那段時光,原來一直是一個人隅隅獨行。 她警告過我了,不安定,這樣還要嗎? 我也許太看得起自己,以為是水,可以接納風; 但風向來愛自由。 又或者僅僅是她說的,我們不適合,而她牽絆著我,我的固執,也只會是固執而已。 --- 你這樣,他媽的跟S有什麼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