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2017/03-

嘿 偷偷告訴妳 在枕頭底下
藏了我的秘密

好像也有妳的
其實是我們的 也慢慢
無從分割了

大憨鯨張開嘴
差點就要吃掉它們
我知道牠不是故意的 只是好餓

它們不見了
我們也會消失嗎?

我一直守著 用夢餵養
沒有夢的存量時
隔天向妳要一點 還足以過上一個禮拜

上次剪掉的那株遲遲不發新芽
有經驗的人告訴我
要等 先不要澆水
等乾燥 等醞釀 等儲備 等甦醒

它們不知道
我從來不擅長等待
內八的自己 常常左腳絆右腳
不小心就滾到宇宙邊緣

--2

我拖著腮
在暖陽輕輕流轉的午後
跟它們小睡

遠方的矮樹叢擦擦擦
面對未知的恐懼
因短而急促的奔跑
喘得喊不出聲

一團毛茸茸的白色貓咪
從容地自裡頭走出

牠的身上沾滿鬼針草種子
像浸過咖啡般
隨風飄來烘焙過的香氣

盤踞在那
我們隔著一根三十公分樹枝的距離
互相凝視
直至日頭謝幕

--3

我想擁著牠
才起身準備靠近時
便聽見嘶嘶作響
牠豎起背脊 毛竦然站起
退了一步
又回到最開始的距離

曾經問過媽媽為什麼不養寵物
曾經看過 她看咕嘰的眼神
只有滿溢的寵愛

「妳害怕失去,對不對?」
向來不擅長示弱的她
閃過一絲被穿透的尷尬
撿起一抹些許無奈的笑

不要開始,就不會失去嗎?

牠盯著我
毫無頭緒

--4

「欸,你為什麼要弄得滿身鬼針草啊?」

牠像我在廟宇門口常見到的石像
佇立著 動也不動

「欸,我唱歌給你聽。」

雨會下雨會停 這是不變的道理
夜空中北極星 迷路的人不恐懼
我唱歌你在聽 一切風平又浪靜
G和絃的根音 撫平脆弱的心靈

我只想牽著你 走到很遠的夢裡
糖果屋綠森林    地址在我們心底
小貓咪藍眼睛    天晴就不再憂鬱
香格里拉 讓我們去找尋

我們依舊隔著樹枝
但牠睡著了

--5

牠窩在嘎茲窩 對
那個兩三天沒被清水洗過的嘎茲窩

陽光燦爛 我不敢翻身
卻早已為了牠身上逐漸消退的鬼針草
忍不住哽咽起來

--6

淚澆醒夢
我對潛眠的兔子說

「我愛妳」

--7

「沒關係不會受傷的
沒有關係 是不會受傷的」

看百變金剛時很羨慕周星馳
他可以任意變成他想成為的


還好我不是他
還好我可以練習愛
還好大憨鯨開始懂得
將嘴稍微張得小一點

我會等待
成為自己的那種等待。

--8

我告訴妳喔

森林裡唯一一隻狐狸跑進糖果屋後
聽說再沒有出來過了。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焦慮依附-矛盾型

什麼是焦慮型依戀? 從情緒取向治療(EFT)的角度來看,焦慮型依戀是在 用焦慮掩飾被拋棄的恐懼 。焦慮型依戀的人,可能因為小時候父母對自己的回應方式不敏感及時、不持續或者時好時差,所以長期處於被忽略或這拋棄的恐懼當中。這種恐懼稱為是原生情緒。 為了保護自己免受原生情緒的困擾,我們可能產生出所謂的次生情緒來自我保護。有的人會憤怒地抗議和抗拒他人,有的人則會產生焦慮情緒,向父母發出既依賴又抗拒的信號,以此確保對方的持續關注。還有的人會展現冷漠無情的一面,讓對方感到「我不需要你」,以此來保護自己。 當一個人主要展現的是憤怒和焦慮時,可以被歸類為依戀風格中的 焦慮 - 矛盾(anxious-resistant)型 ,而當一個人展現的主要是疏離和冷漠時,則可以被歸類為焦慮 - 逃避(anxious-avoidant)型(Ainsworth et al., 1978)。雖然風格上有所不同,但是兩種類型的人,所展現的都是最內在的情緒都是對被拋棄的恐懼擔憂,只是反應不同。尤其是逃避型的人,很容易讓人以為她真的冷漠,但疏離行為實際上是對內在痛苦的掩飾。 焦慮型的人在成年後與伴侶相處時,也常常會展現憤怒 / 焦慮或者疏離的次生情緒。比如焦慮 - 矛盾型的人, 會要求愛人電話簡訊秒回,每天報備行蹤,禁止和其他異性來往,如果做了某些事情就有可能是不愛我了的表現。一旦違反這些期望,這類型的人就會展現出巨大的憤怒和焦慮情緒來。 矛盾型的人,依賴這樣的反應來獲取對方更多的關注和照顧,從而安撫自己的不安感覺。而逃避型的人,在面對類似場景時,則更多展現出疏離的傾向,採取迴避,忽視,冷戰等等方式,來掩飾自己對關係破裂的恐懼。 焦慮型依戀對於成年人親密關係的影響在於,我們在關係中展現的往往是次生情緒(憤怒 / 焦慮、疏離 / 冷漠), 這些情緒的本意是表達內心原生情緒被照顧的訴求,但是站在伴侶的角度,卻會被外露的次生情緒所干擾,從而產生誤解 。 焦慮型依戀的人,他們的伴侶往往會在相處中感到很困惑,會覺得自己的伴侶好像非常敏感,一件小事情就會被觸發,反應強烈得和事情本身不成比例。或者發現對方好像很冷漠,經常會不理會自己,遇到矛盾問題會把自己像刺蝟一樣包裹起來。 所以雖然你的最深層情緒時擔心被拋棄,但是表現出來的次生情緒卻可能讓伴侶感到你占有欲強,愛管閒事,缺乏信任或者拒人

焦慮依附-解釋

焦慮(anxiety) :是指個體在與特定對象的互動關係中,因害怕失去關係,而感到對關係分離的焦慮感,並且常常處於擔心會分散的感受當中,尤其當遇到有壓力情境時(害怕與不確定感),更容易激發此焦慮的感受與經驗。例如:「如果我不能吸引對方注意我,會令我感到不安或生氣」、「我需要我的伴侶一再保證愛我」、「我很不能忍受伴侶不在我身邊」、「有時後我覺得自己強迫對方表達更多情感與承諾」、「我擔心被拋棄」、「對於我的愛情關係,我有許多的擔心與焦慮」。 逃避(avoidance) :指個體在與特定對象的互動關係中,會覺得自己是被對方拒絕的,不願意親近自己的,而相對地,個體也表現出不願意尋求與對方親近,甚至刻意疏遠,不會因彼此親近而感到高興,甚至表現躲避對方的行為。例如「雖然我想要親近對方,但我總是躲開」、「當對方太親近我時 , 我就會很不安」、「每當對方親近我時,我總覺得自己會躲開」、「我試著避免太親近我的伴侶」。 因此,所謂的焦慮型依附,指得就是在依附量表中焦慮分數得分較高、逃避分數得分較低的一群人;逃避型依附則是在逃避分數得分較高、焦慮分數得分較低的另一群人;而安全型依附則是在兩個分數上得分都較低的那群人。關於這三種依附類型,分別會在不同互動情境當中表現出不同的特性,後面的文章會慢慢介紹;至於量表當中還有一種類型的人,我們稱之為矛盾型依附或是紊亂型依附,則是在焦慮和逃避向度上得分都較高,關於這一種類型的人,如同前一篇文章所提到的,他們沒有特定的反應模式,而是依照環境表現出焦慮的特性或是逃避的特性。 值得注意的是,如同前面所提到的,不同的依附類型在焦慮與逃避分數上,只是程度上的差異而已,並不是類別上的差異[9],也就是說,一個安全型依附的人和一個逃避型依附型態的人,他們只是對於能不能和他人太親密這一點有著程度上的差異而已,並不是兩個本質上完全不同的人。 via:http://pansci.asia/archives/99774

20170921-

九月底的台中有點炎熱,未來還長不出個所以然,所幸攤開自己像阿咪一樣,輕輕的,被十樓的風吹起一層層皺皮。 「想逃走的時候可以逃走哦。」 但我其實,本來哪都不想去的,在尚未崩潰之前,在一心只想好好與她生活之後;想靠近的時候變得刻意,想親吻的時候像是討好,想擁抱的時候像是拉住她,困住她,綁住她。我沒有再多想什麼,她愛她、她追尋她,記憶重疊的那段時光,原來一直是一個人隅隅獨行。 她警告過我了,不安定,這樣還要嗎? 我也許太看得起自己,以為是水,可以接納風; 但風向來愛自由。 又或者僅僅是她說的,我們不適合,而她牽絆著我,我的固執,也只會是固執而已。 --- 你這樣,他媽的跟S有什麼不同?